正常部署项目时,在本地测试请求一切都正常,但是将项目上传部署到服务器后,再发送请求却出现问题。
原本发送的是 POST
请求,可是服务器却返回 Cannot GET ×××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一会,经过搜索发现是自己大意导致的。
问题原因
因为服务器做了 HTTP 强制跳转 HTTPS。postman 发出的 POST 遇到 301 之后就会变成 GET。
解决方法
在请求地址前加 https://
即可解决。
正常部署项目时,在本地测试请求一切都正常,但是将项目上传部署到服务器后,再发送请求却出现问题。
原本发送的是 POST
请求,可是服务器却返回 Cannot GET ×××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一会,经过搜索发现是自己大意导致的。
因为服务器做了 HTTP 强制跳转 HTTPS。postman 发出的 POST 遇到 301 之后就会变成 GET。
在请求地址前加 https://
即可解决。
使用 Nuxt 开发的时候会有相应的统计需求,这个时候可能会选用百度统计。但百度统计给的代码过于繁琐,经过在网络上搜索了很多教程以后,发现其实只有一行代码很重要。
在 nuxt.config.ts
中插入以下代码:
app: {
head: {
script: [{ src: `https://hm.baidu.com/hm.js?xxxxxx` }],
},
},
将 https://hm.baidu.com/hm.js?
后面的内容替换成百度统计内给出的代码即可添加成功。
在刚开始测试代码安装的时候,百度统计内的代码检查提示:“referrer 被禁用”,通过搜索找到了对应的解决方法。
因为我是用的是 nginx 作为反向代理器,所以添加以下加租代码:
server {
# HTTPS的默认访问端口443。
# 如果未在此处配置HTTPS的默认访问端口,可能会造成Nginx无法启动。
listen 443 ssl;
# ......其他设置
# 设置 Referrer Policy
add_header Referrer-Policy origin;
}
这样再次执行代码安装检查,就会显示代码安装正确了。
作为开发人员,我们经常使用 Git 向 GitHub 提交和拉取代码,但有时提交代码一直提示 Failed to connect to github.com port 443 after ×
导致一直提示提交错误。×
××× ms: Couldn't connect to server
Windows:设置-网络和 Internet -代理- 手动设置代理(不同系统版本之间大同小异)
点击“编辑”按钮后,查看当前显示的“端口”号并记住它。
git config --global http.proxy http://127.0.0.1:端口号
git config --global https.proxy http://127.0.0.1:端口号
上面两条代码都需要执行,且需要用到设备代理页面中显示的端口。如果不需要修改全局 Git 配置则 --global
可不写,这样只修改当前项目的 Git 配置。
git config --global --unset http.proxy
git config --global --unset https.proxy
如果上述配置代理不生效未能解决问题,可使用这两条语句取消代理。
更新时间:2023年12月25日
– 更新 Vaultwarden
更新时间:2023年7月11日
– 新增 qbittorrent
自从服务器重置以后,重新安装了 Docker,下面记录一下正在使用的容器和相关配置内容。
docker network create -d bridge individual
docker run -d \
--name nginx \
-p 80:80 \
-p 443:443 \
-v $PWD/nginx/html:/usr/share/nginx/html \
-v $PWD/nginx/nginx.conf:/etc/nginx/nginx.conf \
-v $PWD/nginx/log:/var/log/nginx \
-v $PWD/nginx/cert:/etc/nginx/cert \
-v $PWD/nginx/conf.d/default.conf:/etc/nginx/conf.d/default.conf \
--restart=always \
nginx
docker run -d \
--name mysql \
-p 3306:3306 \
-v $PWD/mysql/log:/var/log/mysql \
-v $PWD/mysql/data:/var/lib/mysql \
-v $PWD/mysql/conf:/etc/mysql \
-e MYSQL_ROOT_PASSWORD=123456 \
--restart=always \
--network individual mysql --lower_case_table_names=1
ALTER USER 'root'@'%' IDENTIFIED WITH [mysql_native_password, caching_sha2_password] BY '123456';
进入 $PWD/mysql/conf/conf.d/
创建 mysqld.cnf
文件,粘贴以下内容:
[mysqld]
performance_schema_max_table_instances=400
table_definition_cache=400 #缓存
performance_schema=off #用于监控MySQL server在一个较低级别的运行过程中的资源消耗、资源东西
table_open_cache=64 #打开表的缓存
innodb_buffer_pool_chunk_size=64M #InnoDB缓冲池大小调整操作的块大小
innodb_buffer_pool_size=64M #InnoDB 存储引擎的表数据和索引数据的最大内存缓冲区大小
docker run -d \
--name phpmyadmin \
--network individual \
-e PMA_HOST="mysql" \
-p 80:80 \
--restart=always \
phpmyadmin
创建目录:mkdir -p $PWD/redis/conf
创建文件:touch $PWD/redis/conf/redis.conf
docker run -d \
--name redis \
-p 6379:6379 \
--network individual \
-v $PWD/redis/data:/data \
-v $PWD/redis/conf:/etc/redis \
--restart=always \
redis \
redis-server /etc/redis/redis.conf \
--appendonly yes
docker run -d \
--name watchtower \
--restart=always \
-v /var/run/docker.sock:/var/run/docker.sock \
containrrr/watchtower \
--cleanup \
-i 3600
docker run -d \
--name wordpress \
--network individual \
--restart=always \
-v $PWD/wordpress:/var/www/html \
-p 8080:80 \
wordpress
docker run -d \
--name vaultwarden \
--restart=always \
--network individual \
-v $PWD/vaultwarden:/data \
-p 90090:80 \
-e RUST_BACKTRACE=1 \
-e DATABASE_URL='mysql://username:password@mysql/vaultwarden' \
-e ADMIN_TOKEN=admin_token \
-e ENABLE_DB_WAL='false' \
vaultwarden/server:latest
docker run -d \
--name qiandao \
--restart=always \
-p 80:80 \
-v $(pwd)/qiandao/config:/usr/src/app/config \
a76yyyy/qiandao
docker run -dit \
--name qinglong \
--restart=always \
-p 5775:5700 \
-v $PWD/ql:/ql/data \
whyour/qinglong:latest
docker run -d \
--name=qbittorrent \
-e PUID=1000 \
-e PGID=1000 \
-e TZ=Asia/Shanghai \
-e WEBUI_PORT=8090 \
-p 9821:6881 \
-p 9821:6881/udp \
-p 8090:8090 \
-v /data/qbittorrent/config:/config \
-v /data/qbittorrent/downloads:/downloads \
--restart=always \
lscr.io/linuxserver/qbittorrent:latest
WordPress 自 3.5 版本以后,默认隐藏了“链接”的功能,如果我们需要添加友情连接,可以借助插件或者修改代码的方式进行操作。但是本人不喜欢安装太多插件,所以使用修改代码的方式显示“链接”功能,进而添加友情链接。
将下列代码添加进当前主题的 functions.php
即可:
add_filter('pre_option_link_manager_enabled','__return_true');
将上述代码粘贴至 functions.php
后,点击“更新文件”即可在左侧选择栏中看到“链接”功能。
如何替换 Gravatar 头像?点击查看解决方案
最近需要使用其他电脑连接的打印机打印内容。通过网络成功查找到对应的机器及相关打印机,但双击连接一直提示“Operation could not be completed (error0x00000709)
”,通过不断搜索,最终在微软社区找到了解决办法。
Double check the printer name and make sure that the printer is connected to the network.
当 Windows 11 尝试连接共享打印机时会出现错误消息 0x00000709,出现此错误是因为默认连接方法在 22H2 发生了更改。更改组策略编辑器中的设置可以解决该问题。
全新打印机策略是导致报错的罪魁祸首:RPC 连接设置。需要将其切换到命名管道,它才能再次工作。
请注意,在继续之前,您应该以管理员身份登录。
在 Windows 搜索中键入“组策略”(Group Policy),然后按下 Enter 键。
导航到以下位置:
1. 管理模板 > 打印机
2. 双击打开右侧的配置“RPC 连接设置”。
3. 确保它是“已启用”。
4. 在下面的选项下,从下拉菜单中选择“通过命名管道进行 RPC” 。
5. 关闭该策略,然后打开“打印机浏览”。
6. 确保该选项已启用。
以上是翻译过的内容,原文如下:
This method helped most users to resolve the error. Note that you should be logged in as an administrator before proceeding.
对于 Windows 11 家庭版,请尝试注册表编辑(相当于组策略设置):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Windows NT\Printers\RPC]
RpcUseNamedPipeProtocol
有 2 个值可以配置:
0:RpcOverTcp(默认)
1:RpcOverNamedPipes
将 0 更改为 1
通过上述操作,我的电脑已经自动安装好打印机驱动并可以正常使用共享打印机了。
以上是我遇到的相关问题解决方案,可能与你所遇到的问题相似或不同,解决方案可能有用或者无法解决,无法解决建议尝试搜索其他相关解决办法。
Windows 11 Error message 0x00000709 while connecting to shared printer
How to fix printing error 0x00000709 (Operation could not be completed) in Windows?
实现 Nest.js 应用日志服务有很多选择,较为出名的有:Log4js、winston、Pino。
这次就以 winston 为例,记录一下如何实现 Nest.js 应用日志服务。本文参考了搜索引擎中许多教程与案例,如果觉得有任何问题可以留言与我交流。
相关依赖:winston、nest-winston、winston-daily-rotate-file
pnpm install winston nest-winston winston-daily-rotate-file
winston-daily-rotate-file
用于实现日志文件的定期归档。由于应用日志量一般都非常大,因此需要定期自动对日志文件进行轮换、归档与删除。
import {
// ...
Module,
} from '@nestjs/common';
import { WinstonModule } from 'nest-winston';
import * as winston from 'winston';
import 'winston-daily-rotate-file';
// ...
@Module({
controllers: [],
imports: [
// ...
WinstonModule.forRoot({
transports: [
new winston.transports.DailyRotateFile({
dirname: `logs`, // 日志保存的目录
filename: '%DATE%.log', // 日志名称,占位符 %DATE% 取值为 datePattern 值。
datePattern: 'YYYY-MM-DD', // 日志轮换的频率,此处表示每天。
zippedArchive: true, // 是否通过压缩的方式归档被轮换的日志文件。
maxSize: '20m', // 设置日志文件的最大大小,m 表示 mb 。
maxFiles: '14d', // 保留日志文件的最大天数,此处表示自动删除超过 14 天的日志文件。
// 记录时添加时间戳信息
format: winston.format.combine(
winston.format.timestamp({
format: 'YYYY-MM-DD HH:mm:ss',
}),
winston.format.json(),
),
}),
],
}),
],
// ...
})
export class AppModule { // ... }
import { Request } from 'express';
export const getReqMainInfo: (req: Request) => {
[prop: string]: any;
} = req => {
const { query, headers, url, method, body, connection } = req;
// 获取 IP
const xRealIp = headers['X-Real-IP'];
const xForwardedFor = headers['X-Forwarded-For'];
const { ip: cIp } = req;
const { remoteAddress } = connection || {};
const ip = xRealIp || xForwardedFor || cIp || remoteAddress;
return {
url,
host: headers.host,
ip,
method,
query,
body,
};
};
import { Inject, Injectable, NestMiddleware } from '@nestjs/common';
import { Request, Response, NextFunction } from 'express';
import { WINSTON_MODULE_PROVIDER } from 'nest-winston';
import { Logger } from 'winston';
import { getReqMainInfo } from '../../utils/getReqMainInfo';
@Injectable()
export default class LoggerMiddleware implements NestMiddleware {
// 注入日志服务相关依赖
constructor(
@Inject(WINSTON_MODULE_PROVIDER) private readonly logger: Logger,
) {}
use(req: Request, res: Response, next: NextFunction) {
// 获取请求信息
const {
query,
headers: { host },
url,
method,
body,
} = req;
// 记录日志
this.logger.info('route', {
req: getReqMainInfo(req),
});
next();
}
}
import {
ArgumentsHost,
Catch,
ExceptionFilter,
HttpException,
HttpStatus,
Inject,
} from '@nestjs/common';
import { Response, Request } from 'express';
import { WINSTON_MODULE_PROVIDER } from 'nest-winston';
import { Logger } from 'winston';
import { getReqMainInfo } from '../../utils/getReqMainInfo';
@Catch()
export default class UnifyExceptionFilter implements ExceptionFilter {
// 注入日志服务相关依赖
constructor(
@Inject(WINSTON_MODULE_PROVIDER) private readonly logger: Logger,
) {}
catch(exception: HttpException, host: ArgumentsHost) {
const ctx = host.switchToHttp(); // 获取当前执行上下文
const res = ctx.getResponse<Response>(); // 获取响应对象
const req = ctx.getRequest<Request>(); // 获取请求对象
const status =
exception instanceof HttpException
? exception.getStatus()
: HttpStatus.INTERNAL_SERVER_ERROR;
const response = exception.getResponse();
let msg =
exception.message || (status >= 500 ? 'Service Error' : 'Client Error');
if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response) === '[object Object]') {
if (typeof response === 'string') {
msg = response;
}
}
const { query, headers, url, method, body } = req;
// 记录日志(错误消息,错误码,请求信息等)
this.logger.error(msg, {
status,
req: getReqMainInfo(req),
// stack: exception.stack,
});
res.status(status >= 500 ? status : 200).json({ code: 1, msg });
}
}
import {
CallHandler,
ExecutionContext,
Inject,
Injectable,
NestInterceptor,
} from '@nestjs/common';
import { Observable } from 'rxjs';
import { map } from 'rxjs/operators';
import { Request } from 'express';
import { WINSTON_MODULE_PROVIDER } from 'nest-winston';
import { Logger } from 'winston';
import { getReqMainInfo } from '../../utils/getReqMainInfo';
@Injectable()
export class UnifyResponseInterceptor implements NestInterceptor {
constructor(
@Inject(WINSTON_MODULE_PROVIDER) private readonly logger: Logger,
) {}
intercept(context: ExecutionContext, next: CallHandler): Observable<any> {
const ctx = context.switchToHttp();
const req = ctx.getRequest<Request>();
return next.handle().pipe(
map(data => {
this.logger.info('response', {
responseData: data,
req: getReqMainInfo(req),
});
return {
code: 0,
data,
msg: '成功',
};
}),
);
}
}
import {
MiddlewareConsumer,
Module,
NestModule,
RequestMethod,
} from '@nestjs/common';
import { APP_FILTER } from '@nestjs/core';
import { WinstonModule } from 'nest-winston';
import * as winston from 'winston';
import 'winston-daily-rotate-file';
import UnifyExceptionFilter from './common/uinify-exception.filter';
import logger from './common/logger.middleware';
// ...
@Module({
// ...
imports: [
// ...
WinstonModule.forRoot({
// ...
}),
],
providers: [
// ...
// 应用全局过滤器
{
provide: APP_FILTER,
useClass: UnifyExceptionFilter,
},
// 应用拦截器
{
provide: APP_INTERCEPTOR,
useClass: UnifyResponseInterceptor,
},
],
})
export class AppModule implements NestModule {
// 应用全局中间件
configure(consumer: MiddlewareConsumer) {
consumer.apply(logger).forRoutes({ path: '*', method: RequestMethod.ALL });
}
}
完成以上配置后,项目目录下就会包含访问及错误信息的日志文件。日志文件将每天自动归档压缩,超过 14 天的日志也将被自动删除。
基于 Winston 实现 NestJS 应用日志服务
NestJS: Setting up file logging daily rotation with winston
之前机缘巧合,搜索了一下 Windows 相关知识,发现有一些知识和快捷键确实不了解,也从没注意到过,在此记录一下作为整理,如果你有其他关于 Windows 的相关知识和快捷键可以与我一同分享。
1. 命令行访问带空格的目录时,必需要加引号,不然访问不到:
e.g. C:\>cd "Program Files\Java"
另最新版的 Windows 系统已经帮你处理了这块,按下 Tab 联想自动会加的,有时候就是用代码执行 bat 的时候需要注意这里。
2. Windows 中一些特殊单词不能作为文件名,例如 aux
、com1
、com2
、prn
、con
、nul
,如果你发现有软件用用户文件名作为配置文件夹名称,你可以把自己用户名改成上面那些单词,软件可能就会崩溃。
3. Windows 路径长度最多为 260 个字符。
4. Windows 创建一个没后缀名的文件需要在文件名称后面紧跟一个点,比如 .ignore.
系统会自动识别成 .ignore
。
5. 文件删除不掉提示被占用,可以通过资源监视器
—CPU
—关联句柄
里搜索文件,然后结束进程。
6. 使用 PROGRA~1 代替 Program Files 。cmd 访问文件最快的办法是把文件用鼠标拖入 cmd 中。
7. Windows 软件闪退想找错误日志?运行里打开 eventvwr.exe
。
8. Windows 文件历史记录可以备份文件十分好用,Windows 自带的搜索可以设置搜索文件的内容(包括 TXT、Word、Excel 等文件内容)。
9. 按住 ctrl + shift + alt
再打开任务管理器,任务管理器会进入精简模式,便于在系统资源不足时使用任务管理器。任务管理器卡死崩溃,按 ctrl + shift + esc
可以让崩溃的任务管理器在 10 秒内重新启动。
10. 在开始菜单点关机重启时,按住 shift 键可以修改系统启动模式或进入高级恢复选项。
11. Windows 可以设置在重要操作时要求输入密码:组策略编辑器,Windows 组件,凭据用户界面—要求输入凭据的受信任路径,点击启用。系统 UAC 需要开最高。这样安装软件,修改系统重要设置都需要验证密码。
12. 电脑配置不高,你使用软件比较卡顿时,可以在任务管理器修改进程优先级。正常改为:高于正常。
13. 资源管理器中按住 Shift 键,再按鼠标右键会弹出带有“在此处打开 CMD/PowerShell 窗口
”的菜单。
14. 选中文件上按住 Shift 点鼠标右键,菜单里会多出一项复制为路径。
15. Windows 下按住 alt 键双击文件夹会打开该文件夹的属性窗口。
16. 按住 Ctrl+Shift,再单击打开可执行程序,就会通过管理员模式打开。
17. 修改 hosts 文件时,可以按 Win + R
打开“运行”窗口,在输入框中输入 drivers
直接打开 C:\Windows\System32\drivers
目录,之后再自行打开 .\etc\hosts
,比一层层目录点进去要省不少事。
18. Windows 系统盘下的 User 目录可以迁移到其他盘符中,具体操作可以看我之前发过的文章《改变 Windows 用户文件夹默认路径 C:/Users》。
win + q (query) 搜索
win + w (write) 手写笔
win + e (explorer) 资源管理器
win + r (run) 运行
win + a (alert) 通知中心
win + s (search) 也是搜索
win + d (disappear) 老板键
win + f (feedback) 系统反馈
win + x 等同于右键点击开始菜单
win + c (cortana) 微软小娜
win + v 剪切板
win + h 语言输入
win + m (minimal) 最小化窗口
win + . emoji
win + ; emoji
win + i 设置
win + p (project) 投影
win + + 放大镜
win + d (desktop) 显示桌面
win + l (lock) 锁屏
win + t (taskbar) 任务栏上固定的应用
win + tab 虚拟桌面切换
win + ctrl + 左右键 切换虚拟桌面
win + shift + s 截图
ctrl + shift + Esc 任务管理器
ctrl + shift + Enter 以管理员权限启动
ctrl + l 激活地址栏,在地址栏中键入 PowerShell 即可自动打开已当前目录路径的 PowerShell
ctrl + w 关闭窗口
Windows 默认的总用户文件夹总是会在系统盘下,如果你的系统盘为 C
盘,则为: C:\Users
,许多默认文件夹也都会放在这里:
AppData
文件夹默认在用户根目录下,存储了大部分软件的数据、配置,无法被改变位置.config
/ .ssh
/ .config
/ scoop
等配置目录也在用户根目录下,无法改变位置系统盘符:\Users\用户名\AppData
里面一般有三个文件夹,分别是 Local
/ LocalLow
/ Roaming
,简单地来说,都是用来存放软件的配置文件和临时文件的,里面有很多以软件名称或软件公司命名的文件夹,还有用户帐户的配置文件。随着系统使用时间的增加和安装软件的增多, AppData
占用的空间会越来越大。
上面这些目录会导致系统盘占用很大,即使其中有部分可以手动指派其它路径,但是每次指定都很麻烦,重装系统时候备份也不方便(用户目录里有许多细碎的小文件,备份非常慢),还不如将用户目录迁出系统盘,所有软件都用默认路径,多省事。
另外,修改了用户路径后,当安装软件只为用户安装时,默认的安装路径也会到你的用户目录所在盘,大大节省了系统盘空间。
当 Windows 连接到网络的时候有时 Sysprep
会失败,所以建议全程关闭网络连接安装系统。安装系统的方法不多做介绍。安装系统重启后停留在选择地区的配置界面。
在系统配置选择地区的界面,按下 Ctrl + Shift + F3
,这时 Windows 会重启,进入 Audit Mode
,然后显示一个 System Preparation Tool
(系统准备工具) ,点击取消,将它关闭。
relocate.xml
现在你可以将电脑连接到网络了。
接下来我们要使用 System Preparation Tool (Sysprep)
工具来设置用户路径。这个工具会执行一个 xml
文件中的配置(也就是 relocate.xml
)。我们现在只需要一个非常简单的 xml
配置文件,只需包含以下内容:
D:/Users
)新建 relocate.xml
,并使用记事本打开拷贝以下代码: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unattend xmlns="urn:schemas-microsoft-com:unattend">
<settings pass="oobeSystem">
<component name="Microsoft-Windows-Shell-Setup" processorArchitecture="amd64" publicKeyToken="31bf3856ad364e35" language="neutral" versionScope="nonSxS" xmlns:wcm="http://schemas.microsoft.com/WMIConfig/2002/State"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FolderLocations>
<ProfilesDirectory>D:\Users</ProfilesDirectory>
</FolderLocations>
</component>
</settings>
</unattend>
警告,在操作之前,请先读一下这个:
1. Windows 以字母来标识盘符,但是当安装了 Windows 重启之后,本来你想把用户目录安装到 d 盘,但这个盘符可能会发生改变,比如变成了 e 盘,这个时候就会失败,所以一定要确定好盘符。
2. xml 文件保存到磁盘根目录(不能是 C 盘),例如我把它保存到了 D:\relocate.xml
3. 部分计算机在 Audit Mode 下因为缺少驱动,键盘无法使用,可以借助其他计算机编写,并拷贝,也可以完全用鼠标操作完成,看个人能力。
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cmd
,首先确保已停止 WMP Network Sharing Service
服务:
net stop wmpnetworksvc
然后运行以下命令:
%windir%\system32\sysprep\sysprep.exe /oobe /reboot /unattend:d:\relocate.xml
上述命令告诉系统从 Windows\System32\Sysprep
运行 Sysprep
,执行 D:/relocate.xml
中的指令,为 OOBE (the firlst boot of newly installed Windows)
重启准备系统,最后重启。
完成上述操作后,自动重启进入系统,检查 User
目录已经移动到了 D
盘。
警告:操作之前,一定要先创建一个系统映像,做好备份。 对一个 OEM 预先安装的 Windows 使用 Sysprep 是非常危险的。电脑厂商可能有他们自己的 unattended answer file,这样可能就会忽略掉你的 unattended file。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各种错误,所以不建议操作。 如果中途出错了,你的备份文件可以帮助你恢复。 这个操作非常有可能导致你的电脑恢复出厂设置。 警告****1703 或者更高版本,请不要禁用已存在的用户!!! 在 Win10 1703 或更高版本上,千万不要禁用现有用户,因为禁用现有用户可能会让你无法登录 Windows,进而需要重装。
relocate.xml
按照上面说过的步骤新建一个 relocate.xml
文件。
按照上面说过的步骤运行 Sysprep
。
虽然你已经安装了 Windows,但是在 Sysprep
运行之后 OOBE
仍然会运行,这意味着你的电脑会经历初始化程序。
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
OOBE
会要求新建一个用户,如果新建的这个用户和已存在的用户名字相同,那就会发生错误。只需要新建一个随意的账户,之后,再把它删掉就可以了;今天重新安装了 Git 后,发现右击鼠标右侧多出了两个选项“Git Gui Here”和“Git Bash Here”。虽然这样证明我的 Git 已经成功安装了,但还是影响使用感受,遂上网寻找了一下相关的解决方案。
Win + R
调出“运行”窗口,在搜索框中输入“regedit”打开注册表编辑器;Computer\HKEY_CLASSES_ROOT\Directory\Background\shell
。在下方就可以看到 git_gui
和 git_shell
这两项内容,将其删除即可。如果上述方法比较繁琐,可以尝试使用具有管理员权限的 CMD(命令提示符) 执行以下两条语句:
reg delete "HKEY_CLASSES_ROOT\Directory\Background\shell\git_gui" /f
reg delete "HKEY_CLASSES_ROOT\Directory\Background\shell\git_shell"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