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日常生活

聚焦技术之外的生活体验与思考,记录个人日常、随笔、观察以及偶尔的内心波动。

  • 记房屋自来水管漏水

    昨天晚上四点钟的时候心血来潮,把家里的地扫了一遍,这几周来回往返没有时间打扫屋子,打扫出来了一大团灰,都相互成团。打算接桶水再拖一遍地,就在我把卧室的地脱完去涮拖布的时候,进卫生间看见坑里黑了一块。我蹲下一看坑里正有水不断慢慢的往上返,当即我就给房东发过去视频,同时把水阀关上了。

    坑的由来

    卫生间这个坑是今年二月中旬的时候留下的,当时我在上班,看到了群里有人问六楼西侧跑了两三天的水,当时我还在想不管是东侧还是西侧都是有人住的,如果是我家,按理来说我不会感觉不出来,就在我思考的时候社区来电话说是我家跑水了,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当即跟领导请了假打车回去,到了五楼进去一看卫生间浴霸那正在往下滴水,卫生间门口也都有泡过干了的痕迹,我当时就联系了房东,上楼把供暖管道关了。

    直到第二天测漏的工人来把卫生间门口刨开了才发现整个水泥里面已经湿透了,自从处理完以后,房东找了两个师傅做防水,一个做不了,另一个房东嫌太贵,遂让我对付对付,这个洞倒也不影响我日常生活和洗澡,我也就没有管它。

    漏水后续

    给房东打完电话后,我又给物业打电话。现在的物业至少我接触过的就没有特别能做事的。晚上六点多物业两个老大爷来了,我跟他俩说了一边情况,俩人让我把自来水管打开看看情况,我刚出门打开自来水阀的时候房东来了,同时卫生间坑里的水又开始流起来了,甚至比最开始发现的时候还要快。结果两个物业大爷看完断定就是自来水管漏了以后收拾工具就走了。房东问他们不修的时候,两个老大爷轻飘飘留下一句“我们不管,你们自己找人修吧”后就走了。最后房东找到了当初二月份给修地暖的师傅第二天过来侧漏来。当晚因为没水,我也只好暂住在朋友家,同时给我的领导打电话请了个假。

    今天白天侧漏的过来连测、刨带换件弄了一上午,终于修好了,他们和房东都走以后我又开始收拾屋子,修完后的屋子乱到不能再乱了,自己又收拾了一个小时。

    不幸中的万幸

    幸运的是正是因为没有填上上次的坑,昨天晚上五点的时候才发现它漏水了,如果当初找到了师傅并做好防水重新铺上估计又要漏很久才会发现。介于我月末到期就不续租了,如果到了那个时候发现就很被动,修完以后我得重新收拾,等到过几天房租到期后又得再收拾一遍,想想就很折磨人。不过测完以后漏水的位置离之前修的地暖管道比较近,没怎么太影响我日常生活,只是将卫生间门口的地板起了五六块。现在上厕所先走地板,再走水泥地,最后进卫生间的瓷砖地,也是蛮有意思的。

    思考

    一方面,通过这次自来水管漏水事情发生以后,我感觉有些物业真的只是收钱,其他事情具体很少能够真帮你干,女房东昨天听闻这件事以后对于物业也是很气愤,直言打算以后除了垃圾清理费,其他的钱不会再交了。这个物业清理楼道也只能说是聊胜于无吧。

    另一方面,一个房子涉及到上下水的建材质量真的很重要,这个东西图便宜的代价就是埋下了一个定时炸弹,这个东西最先入场,质量好坏决定了房子的期限,只要埋到了地下抹上水泥,它就永远定死了(除非再次装修),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哪块它自己悄无声息的慢慢滴漏,等你发现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今天师傅工作的时候听闻,说是可以买一个房屋险,其中包括这种漏水问题可以进行理赔,跟我和房东说了几个其他小区业主出现这种情况申请理赔给赔付了多少钱,说是一年才200块钱,但是具体没有搜索过,等有时间看一看,如果合适的话可以给自己的房子保一个。

  • 鼻炎的痛苦

    症状持续加重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鼻子有时开始变得不通气,但当时也并没有在意,到后来逐步发展成不通气且经常流鼻涕,再到后来不光有上述的情况甚至还一度打喷嚏、眼睛痒、头胀等情况。

    起初一直怀疑是对猫毛、粉尘过敏。但也没有考虑去医院做个过敏原测试,在外地上学的时候可能一个月才会有一次,但是回家以后可能就隔两三天一次,每次鼻炎都需要睡一觉第二天才能有所好转。

    直到我开始上班,在外地工作鼻炎也是时有时无,有时边流鼻涕边打喷嚏,喷嚏还会连着打好几个,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就诊与检测结果

    直到六月初,我才去医院挂号,打算测一下过敏原。也正是这次挂号才了解并知道“变态反应科”这个科室,当天去也是很巧,到了医院已经是下午,进门后跟医生口述了我这段情况,打算要测一下过敏原,其他患者想要测过敏原都已经排到了半个月后,我去的时候原本下午有一个小孩要做过敏原检测,但因家里有时给往后延期了,这个空位让我占上了。

    缴完相关费用以后,回到科室后医生从冰箱里拿出了三盒药剂,我数了一下总共四十个瓶子,一瓶一小滴挨个滴在我胳膊上,随后用一次性点刺针依次在我胳膊上点刺。四十个药剂四十个小刀口,都扎完以后静候了半个小时,最后医生过来对着表给我画了一些过敏原。

    医生说我主要是对霉菌、蒿粉和螨虫过敏,当然还有零星的一些花粉。医生让我出门多戴口罩,在家尽量勤通风避免有潮湿的地方。

    吃药和后续打算

    虽然做了过敏原测试,但是日常生活中还是没办法完全避免这些过敏原,前几天我又犯鼻炎了,甚至还更严重了一些。之前鼻炎的时候吃氯雷他定稍微还有点效果,除了药效有点慢,随着鼻炎有点严重以后,开始换成了地氯雷他定,这个药效要比氯雷他定稍微快一些,但是上次吃完之后并没有感觉有所缓解。一直拖到了晚上睡觉,第二天早起的时候还是稍微有点鼻炎的症状。但到了上午也就没有任何不适了。

    我的朋友之前也有鼻炎,但是前一段时间去外地治疗了三回,目前听他说好像有点效果,现在基本也没有很严重的时候。他推荐我去看一看,但目前来看是没有时间和机会去了,等后续有时间可以抽出来再去看看吧。

  • 独立开发者的热情消耗与现实困境

    本人算不上是一个完整的独立开发者,毕竟不是全职,而且技术也并不能达到独立开发者所需要的高度,但还是认为可以算是一个独立开发者。

    跳不出的循环

    自己从接触编程到如今,少说也有7年了。在这段时间里,陆陆续续创建并编写过几个小型的个人项目。但是因为个人的一些思维,总是感觉之前编写的是一堆冗余且不清爽的代码。因而经常陷入“创建—否定—删除—重建”的循环。

    这也就导致了现在自己的 GitHub 上,虽然零星有几个存储库,但也都是好久没有更新的代码了。

    项目初期

    以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当大部分独立开发者在脑海里有一个独特的新想法时,总是会把预期设置的很好,“这个想法很不错、这个功能一定很实用,开发出来后一定会爆火……”所有的项目开始都会经历这个阶段,以至于每个项目开始都是动力满满,“创建存储库、创建工程,安装相关依赖,开始配置相关代码……”这个兴奋的状态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可能不超过两周),随着时间的积累慢慢这种兴奋的状态也就消耗殆尽了。

    项目中期

    到了这时通常会有几种情况:一种是主体开发出来了,另一种是只开发出了基础功能,还有一种就是放弃躺平了。

    对于第一种主体开发出来了,这种时候通常会选择进行推广,这个时候噩梦又开始了,有的开发者又会开始纠结,在什么平台推广,应该怎么推广,推广的效果不好怎么办。索性就开始问 AI,让 AI 给出意见和建议。按照 AI 给出的内容到对应平台发表针对不同群体、不同用户的不同推广文案,渴望能够得到流量和回应。但往往结果也是不温不火,零星的有几个访问量,过几天后访问量归零。

    另一种开发出来了基础功能,但认为用户体验并不好,有些功能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继续透支自己的兴趣去完善、去优化相关功能。当榨干最后一丝兴奋状态后,这个项目大概率就会烂尾了。
    反观最后一种直接放弃躺平,它还能值得一些,毕竟提早放弃也给自己节省出了更多的时间,虽然也可能会浪费在其他地方上。

    无论项目完成程度如何,大部分开发者最终都面临着同一个难题——项目如何走出内圈,实现真正的触达与传播。

    根本问题

    在很多时候,大部分的独立开发者构思出的想法都不会去验证可行性,都会在脑中构思出最有利的一面,从而忽视它的实际情况。一个产品不光需要开发,更重要的是在于可持续运营,如果不会或者不运营,它势必只会困于自己的围墙内,外人了解不到也体验不到产品的核心功能。

    对于开发一款产品,不仅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和可行性分析,了解并判断用户的具体痛处和希望的功能,同时也要在开发中时刻保持与用户的沟通,用最小可行性功能去验证用户的期望与回应,通过用户的反馈与意见建议驱动开发产品的动力与热度,从而让产品能够继续开发与运营。

    独立开发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实现,更在于能否真正解决问题、连接用户、持续运营。这才是让产品从想法走向现实的关键一步。